大暑养生:不同人群有侧重,守护健康过酷夏
随着大暑节气的到来,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正式开启。骄阳似火,暑气蒸腾,酷热天气考验着每个人的身体。《黄帝内经》中“春夏养阳”的智慧尤为珍贵,“养阳”并非额外补阳气,而是顺应春夏阳气升发旺盛的规律,让人体阳气与天地同步,避免过度消耗。高温时人体阳气易随暑热外泄,需细心呵护。针对不同人群,大暑养生需精准施策,防范三类疾病,特殊病患更要做好防护。
老年人:警惕心脏负担,稳住心神护心阳
对老年人来说,大暑时节是心脏病高发期,需格外警惕。此时降雨多、湿度大、气压低,会加重心脏负担。老年人脏腑功能渐衰,心阳易受外邪侵扰,情绪波动大、心火过盛则雪上加霜。因此,老人要“心平气和”,通过听舒缓音乐、练太极等方式调节情绪,避免大喜大悲。起居上,外出时应避开正午高温时段,室内保持通风凉爽,注意补充水分,少量多次饮用温凉开水,保持血流通畅,减少心脏负荷。
中年人:防范过劳耗阳,劳逸结合是关键
中年人作为家庭和职场的中坚力量,大暑养生重点是预防“过劳症”。夏季气温高,人体新陈代谢快,出汗多,阳气随汗液外泄,损耗较大。青年人、中年人常因工作忙碌而忽视休息,长期熬夜,饮食不规律,易出现疲劳乏力、精神萎靡等过劳症状。养护之法在于“劳逸结合”:保证每天7-8小时睡眠,尽量子时(23点至凌晨1点)入睡,借睡眠修复阳气;饮食营养均衡,适当吃山药、莲子等健脾益气食物,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,弥补身体消耗。
儿童:呵护娇嫩脾胃,慎食寒凉防损伤
孩子们大暑健康防护的核心是守护脾胃。儿童为“纯阳之体”,生长发育快,但脏腑功能不健全,脾胃尤其娇嫩。夏天孩子们偏爱冷饮、冰品,但过食寒凉会损伤脾胃阳气,导致脾胃虚寒,出现腹痛、腹泻、厌食等问题,影响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。家长要控制孩子吃凉食的频率和数量,切勿直接食用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。可用绿豆汤、酸梅汤等温热饮品替代冰饮,既解暑又不伤及脾胃,同时让孩子多吃易消化的粥类、蔬菜,呵护脾胃功能。
特殊病患:加强指标监测,科学调控保稳定
从内分泌科医生的角度,建议糖尿病、甲亢、甲减等患者在大暑时节要加强自身的健康管理。高温下人体新陈代谢加速,血糖波动大。糖友出汗多却补水不足,会导致血液浓缩、血糖升高;贪凉吃高糖水果或甜饮料,会引发血糖骤升。因此,糖友们要增加血糖监测频率,根据结果调整饮食和用药,保证每日饮水量,以白开水或淡茶水为宜。此外,甲亢、甲减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在高温下可能波动,要加强监测,及时调整药量。
大暑虽热,却是养生的关键节点。让我们顺应时节特点,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做好防护,避免阳气过度耗伤,在酷夏保持阴阳平衡,守护身心健康,安然度过这段“上蒸下煮”的时光。
作者: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、主任医师 高天舒
审核: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李思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