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美性爱

欧美性爱>详情

大暑炎炎,养生有道

来源: 健康辽宁发布时间:2025-07-24

  暑谓“炎热”,大暑,即炎热至极。《通纬·孝经援神契》云:“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,六月中。”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云:“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大也。”作为夏季最后一个节气,大暑阳光最烈,潮湿多雨,具有“土润溽暑,大雨时行”的特点,“湿热交蒸”可谓达到顶峰,且此时极易消耗人体津液。而受到暑热影响,人体阳气外浮,腠理舒张,又极易感受寒湿之邪。因此,大暑更需注重清热祛湿、养护阳气。

  一、清心脾,祛暑湿

  大暑期间多酷热难耐,人们难免贪食生冷。因此,在大暑节气期间的饮食应当以清淡为原则,兼顾健脾祛湿。

  1.清热解暑

  清热解暑的代表性食物是西瓜和绿豆。西瓜乃天然“白虎汤”,不仅能解暑降温,还能清热生津;绿豆汤则能清热解毒,消暑利尿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此类食物偏寒凉,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食。

  2.健脾祛湿

  湿气重是该节气的另一大特点,此时人们常出现身体困重、食欲不振等表现为此饮食上可选用祛暑排湿之品。

  ①冬瓜薏米老鸭汤:取老鸭半只,冬瓜500克,薏苡仁50克,陈皮少许。老鸭焯水后与薏米、陈皮同炖,待肉质软烂后加入冬瓜再煮15分钟。此汤清热利湿,滋阴养胃,尤其适合体内有热、湿气又重的人群。

  ②绿豆百合莲子粥:取绿豆50克,百合30克,莲子(去芯)20克,粳米100克。共煮成粥。此粥能清心安神、健脾止泻,对于暑热引起的心烦失眠有良好效果。

  二、通经络,调气血

  通过按摩或艾灸特定穴位,可以有效调理身体机能,安然度夏。

  1.足三里穴

  定位: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。

  强壮身心之要穴,可健脾益气,增强免疫力,改善因暑湿造成的消化不良。

  2.阴陵泉穴

  定位: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,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。

  健脾祛湿之要穴,若觉身体沉重、舌苔厚腻,则可多按揉此穴。

  3.委中穴

  定位:委中穴位于下肢腘窝横纹中点。

  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,“腰背委中求”,对于暑热引起的身热、烦躁可以起到缓解作用。

  4.大椎穴

  定位: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。

  此穴为“诸阳之会”,具清热解表之功。若感觉快要中暑时,可用指腹快速按揉以缓解症状。

  三、防温差,护脾阳

  北方夏季虽短,但大暑日照强烈,昼夜温差相对较大。为此防温差,护脾阳至关重要。

  1.切忌贪凉

  大汗淋漓后,切不可立即冲冷水澡或猛喝冰镇饮料。这会使寒湿之邪直中肌表脏腑,引发“阴暑”。建议温水擦浴,饮用常温或微温的凉茶。

  2.食饮有节

  烧烤、生冷海鲜等肥甘厚味会加重脾胃负担,助湿生热。建议在饮食中适当加入生姜、紫苏等辛温之品。例如,喝一杯生姜红糖水,或在烹饪时加入几片紫苏叶,既能平衡寒凉食物的属性,又能发散体内的寒湿之气。

  3.夜卧防寒

  夜卧时务必注意腹部保暖,避免空调或风扇直吹,以防寒邪入侵。

  作者: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主任医师 李明哲

  审核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任医师  王晶

【附件下载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