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美性爱

欧美性爱>详情

小暑微热起,从容入伏天

来源: 健康辽宁发布时间:2025-07-20

  俗话说: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小暑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,代表着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,也代表着三伏天的闷热潮湿即将开启。小暑时节,虽暑热不是最胜,但湿热暑湿之邪已然交蒸,呈现增长之势。而此时人体阳气盛,腠理开,暑湿、湿热等外感之邪极易趁机而入,消耗津液,损伤机体。因此,遵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篇》“春夏养阳”的原则,小暑时节的调养,关键在于清心防暑,健脾化湿,为安度长夏打下坚实基础。

  一、清淡为要,健脾先行

  小暑食养如“文火慢炖”,重在调理脾胃功能,以应对逐渐加重的湿邪。小暑后天气炎热,人们常感食欲不振,此时“食粥”可谓不二之选,既易于消化,又补充水分。

  1.荷叶绿豆粥

  新鲜荷叶1张(或干荷叶10g),绿豆30g,粳米100g,冰糖适量。将荷叶洗净,煎汤去渣,用荷叶汤与绿豆、粳米同煮为粥。荷叶的气味清香,能够清热解暑、升发清阳;绿豆具有为百姓所熟知的清热解毒功效。此粥不仅能解暑热,更能健脾胃,是小暑时节的经典食用方。

  2.三豆汤

  取绿豆、赤小豆(注意不是红豆)、黑豆各20g,加水适量,煮至豆烂,根据个人口味加少许冰糖即可。绿豆清热解暑,赤小豆利水祛湿,黑豆补肾益精。三豆合用,既能清热,又能祛湿,尤其适合老人和孩子饮用。

  二、宁心安神,化湿通络

  小暑时节心火易旺,湿气渐盛,此节气通过穴位调理,可以事半功倍。

  1.劳宫穴

  定位:握拳屈指,中指指尖所对的掌心处。

  劳宫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之荥穴,“荥主身热”。小暑天气炎热,易使人心烦意乱,经常按揉劳宫穴可清心泻火、安神定志。

  2.神门穴

  定位:腕部横纹,小指一侧凹陷处。

  神门穴为手少阴心经之原穴,安定心神之要穴,对于暑热引起的失眠、心悸有很好的缓解作用。

  3.丰隆穴

  定位:外膝眼和外脚踝连线的中点,胫骨前缘旁开两指宽处。

  丰隆穴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,也是“祛湿第一要穴”。小暑湿气渐重,常按此穴可健脾化痰湿,改善身体困重、痰多等症状。

  三、顺天应时,防热宁心

  对于北方地区来说,小暑往往是炎热的预演。此时酷暑未至,但气温已明显升高,人们容易因准备不足而影响健康。

  1.心静自然凉,忌情绪中暑

  北方夏季短暂,人们喜欢尽情享受户外时光。但小暑后气温攀升,易引发心烦气躁,即中医所说的“热扰心神”。此时应主动调适心情,避免大喜大悲,可通过听舒缓音乐、练习书法、静坐冥想等方式,保持心境平和。

  2.温食护脾胃,忌寒凉突袭

  小暑节气一到,冷饮冰鲜便成为餐桌的“主角”。而此时人体的脾胃功能尚在适应阶段,突然大量摄入寒凉,极易导致腹痛、腹泻。建议饮食从温和的凉菜、常温的饮品开始过渡,切忌一味贪凉,给脾胃一个适应的过程。

  3.午后宜小憩,养心又护阳

  中医认为午时(11:00-13:00)是心经当令之时。小暑后日照时间长,体力消耗大,每天中午可以午睡养神,但时间不宜过长,以20~30分钟为宜,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疲劳,更是顺应天时、养护心阳的有效方法。

  总而言之,小暑养生,应兼顾“预防”与“调理”。面对即将到来的“上蒸下煮”,我们应先从平心静气、健脾祛湿做起,为身体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,从容迈入盛夏。

  作者: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主任医师 李明哲

  审核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任医师  王晶

【附件下载】